古代的人们,在清明节的时候会不会放假呢?

更新时间:2023-03-14 11:39:44 作者:191百科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明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清明节来了。作为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法定节假日,清明节总是那么让人期待。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日子,还有比阖家外出享受春天更惬意的事情吗?

  今年清明节刚好遇上星期六和星期日,因此变成了3天小长假。那么,古代的人们,在清明节这天会不会放假呢?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悠久的历史源头。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清明节只是融合了寒食节里禁火、冷食的习俗,并无扫墓的习俗。在唐朝时期,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扫墓的习俗,蔚然成风。

  那时候,除了老百姓要在清明节这天扫墓,就连官吏也会回到家乡参加扫墓。这样一来,难免会影响本职工作。唐玄宗即位没多久,就有官员提出建议,请求在清明节放假。唐玄宗从善如流,批准了这一建议,规定在清明节前后放假四天。《唐会要》卷八十二记载如下:“(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

  一放就是4天假,唐玄宗还真是大手笔。

  可是,古代交通不便,官员回一趟家不容易,光是在路上耗费的时间就有好几天。清明节4天假,其实并不够用。于是,到了大历十二年(777年),唐代宗李豫颁发诏令,将清明节的假期从4天增加到5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可是,这样就够了吗?并没有。贞元六年(790年),唐德宗李适颁发诏令,将清明节的假期从5天增加到7天。

  有了7天的假期,官员回家扫墓,就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不必像以往那样匆匆忙忙。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混乱状态,直到960年才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起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宋朝。宋朝时期,官员们的待遇非常好,经常能够享受到法定节假日,每年假期加起来有76天,其中元日、寒食、冬至分别为7天假期。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

  宋朝的清明节地位逐渐上升,以至于逐渐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南宋文人陈元靓在《岁时广记》卷十五中引用北宋吕原明的《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

  在这里,清明节融汇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内容,它们与扫墓相结合后,让清明节的扫墓变成了一项全民活动。在清明节前后,前往郊外扫墓的人群络绎不绝。他们除了扫墓外,更多地是将清明节当作郊游的日子。

  每到清明节来临,宋朝人带着桌椅板凳,美酒小菜,呼朋唤友来到郊外,吟诗做赋,忘怀于山水之间。《东京梦华录》这样描写:“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宋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抛球乐》来中提到宋朝人过清明节的场景:“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由此可见,宋朝人的清明节过得多姿多彩,丰富有趣。

为您推荐

二十四孝故事介绍--扇枕温衾

  原文: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诗赞:冬月温衾暖,炎天扇

2023-03-14 10:57

二十四孝故事介绍--埋儿奉母

  原文: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

2023-03-14 10:54

二十四孝故事介绍--拾葚异器

  原文: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诗赞:

2023-03-14 10:54

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亲尝汤药

  原文: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诗赞: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

2023-03-14 10:54

二十四孝故事介绍--啮指痛心

  原文: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诗赞:母

2023-03-14 10:48

二十四孝故事介绍--百里负米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2023-03-14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