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工艺技术的奇迹:探秘秦始皇兵马俑

更新时间:2023-11-19 11:23:01 作者:191百科

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奇迹,其惊人的规模和精细的制作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兵马俑作为秦始皇陵的守护者存在了数千年,至今依然保持着鲜明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形象。探秘秦始皇兵马俑,不仅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更是对古代工艺技术巧妙融合的见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智慧与创造力的卓越。

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能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为什么和真人那么逼真,难道传说的兵马俑是用活人烧成的是真的?兵马俑坑中还出土了哪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工艺技术?本篇我们一起来探究下兵马俑背后的秘密。兵马俑的问世

1974 年,陕西的一个农民到村口去挖井,在挖到地下数米的时候,一颗陶制的人头从坑中滚了出来。后来越挖越多,农民立刻上报政府,为了避免破坏,政府派出考古队进行挖掘。展现在考古队面前的是一座座高近 2 米,重达 300 公斤的陶制兵人,随着数量越来越多,就在原址上修建了博物馆,并给他们取名为兵马俑,然而历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这些兵马俑,真的是无人知晓,直到 1974 年人们才第一次知道有这种东西。

正如前文所说目前发掘出的秦始皇兵马俑分为四个坑,一号坑是主战部队,共计 6000 个兵俑;二号坑是兵种更为复杂的特种部队,共计 1300 个兵俑;三号坑是战车队,共计 68 个兵俑;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据推测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其中一号坑的兵马俑最为壮观,也是面积最大的,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2 米,相当于两个前后相连的标准足球场。兵马俑因为技术手段等原因, 四个坑是出土后剩下的,大部分兵马俑都没有挖掘,整个兵马俑的兵俑数量估计在 8000 个以上。

2014 年一个来自伦敦的科研团队先是分析了 100 尊陶俑的面部,把这些面部数据全部导入到亚洲人脸的大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一秒钟可以对比 100 万张脸的大数据。分析这100 尊陶俑的面部数据以后,得出结论,这些面部都是符合数据库资料的,也就是说,没有一张脸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科学家又把陶俑的耳朵导入到了数据库,也得到了和人脸相同的结果,看来工匠们非常认真,连耳朵这种细节的也没有敷衍,也是按照真人的耳朵一个一个捏出来的。耳垂有大有小,耳廓有厚有薄,耳洞有深有浅。还有身高数据,体型数据,这些也都在数据库中得到了验证,也都是真实的数据,不是随意拼装的尺寸。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 8000 尊陶俑真的是 8000 个鲜活的士兵,甚至有些士兵的军装下,还能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领结装扮充满了个性。 8000 尊陶俑除了没有生命,不是血肉以外,真的和 8000 个真人没有区别。

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

这 8000 尊真人一样的陶俑究竟是怎么制作的呢?从兵马俑出土时起,考古学家就从未停止研究它的制造方法。和大多数人想的都一样,人们最先推测的就是利用模具实现快速复制,但此后出现的线索却说明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人们发现,这些人俑身躯中空,内部的表面上呈现一圈圈纹理,甚至还能清晰地看到手指的印记,这意味着当时的工匠使用的并非模具,而是一种名为“泥条盘筑”的方法:工匠们用搓揉后的泥条在已经捏好了足踏板和脚上,一圈一圈盘出双腿,随后在木板的支撑下用同样的方式制作躯干,再将做好的双臂粘接于身躯两侧,而全身基本只有头部和手,主要以模具制造。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工匠们将一点点雕刻出人俑的发型、眉毛、眼睛、胡须,甚至是衣物的纹理,也正是这样的人工雕琢,才让 8000 个人用千人千面独一无二。

但是实际上“条筑法”就是对现在工厂来说成品率也是很低的,因为泥土的韧性很难掌握。一个陶俑烧干以后都有 400 斤重, 2 米高,但支撑他们的陶土壁只有 2 厘米厚,这样一来,在制作泥俑的时候,一条一条的叠高,稍有不慎泥俑就会坍塌,越往上越危险。所以现代的专家师傅们推测当时的工匠们只能是叠一节,晾干一节,再叠一节,但是这样的工期差不多估计要到 45 天以上。专家们一共从陶俑上发现了 87 个工匠的名字,他们推测,这 87 个工匠每个人带 10 个学徒,一共 87 组车间在生产投用,一组一年生产 10 个,那么需要 10 年完成 8000 个陶俑。

神秘的“中国紫”

可能大部分人都感觉兵马俑是种土灰色的泥涌,但其实兵马俑在出土的时候是彩色的。全部都是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彩色泥涌。但是由于保护手段未跟上,他们在接触到空气只是几分钟后便褪色成了土色。而且在秦兵马俑身上还发现了一种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的紫色。非天然颜料在古代并不多见,特别是蓝紫色,堪称稀罕。那么秦人是如何制造的这种紫色的呢?

时间回到 2006 年,斯坦福大学的核物理实验室当中,一个争论了十多年的问题终于要一锤定音了,那就是兵马俑身上的蓝紫色究竟是什么物质?当时已知的古文明当中,会制作蓝色颜料的只有两个,分别是埃及蓝和玛雅蓝。

大约在 5000 年前,埃及人就掌握了合成埃及蓝的黑科技,成分是碳酸铜钙;玛雅蓝则是一种树汁和未知黏土的混合颜料,和埃及人的制造思路不一样,是独立发明出来的。但是兵马俑身上的蓝色颜料是不是也是中国人独立发明的?一开始外国专家们想都没往这方面想,因为打破埃及方法,重新发明一种蓝色颜料,这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才刚刚掌握了的新技术。比如为什么全世界的国旗都没有紫色?这就是因为紫色其实是一种最顶级的蓝色颜料。直到现代国家纷纷建立的时候,人类都还无法大规模合成紫色。所以在 2200 多年前的秦朝人,又怎么可能独立研发出蓝色颜料呢?于是外国专家们都在猜想,那个时候从埃及到中国一定有一条未知的商贸线路,这样埃及蓝和西方的雕塑工艺才能传到中国,才会有蓝色的兵马俑。

直到 2006 年斯坦福大学动用了同步加速器,这个问题才得到破解。加速器将一束比太阳光还要亮 10 亿倍的光线轰击在一块 50 微米的蓝色颜料上。先是出现了和埃及蓝类似的分子结构,看来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而非像玛雅蓝一样的天然混合物。继续分析,和埃及蓝不一样的原子出现了,原来兵马俑的蓝色是硅酸铜钡,和埃及蓝的碳酸酮钙完全不一样。实验还没有结束,接下来的数据中又显示,这些中国蓝当中还含有一氧化铅,这些一氧化铅让中国蓝变得特别特别的蓝,蓝得发紫的那种感觉。最终兵马俑的蓝色颜料被命名为中国紫。从此以后教科书被改写了,工业社会之前掌握蓝色颜料的古文明现在是三个:埃及蓝,中国紫和玛雅蓝。

那么中国紫在当时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历史学家们推测可能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中国人都非常崇拜玉(周礼里就有相关的玉文化),大概在秦始皇之前的 200 年,中国的化学家们就已经掌握了人工造玉的技术,这个人工制造出来的东西就是我们今天的琉璃,而琉璃的主要成分恰好是钡和铅,于是专家们推测,正是在制作琉璃的过程当中,古代的化学家们偶然制造出来了硅酸铜钡加一氧化铅的中国紫颜料。

生漆防腐

既然颜料都这么高级了,那为什么兵马俑还会掉色呢?埃及蓝、玛雅蓝不是到今天依旧是很靓丽吗?其实这主要和兵马俑的防腐工艺-生漆有关。

提取漆树的汁液

生漆也就是漆树的汁液,涂在物体上以后会非常的光亮,再在生漆上面上色,不仅可以保证千年防腐,还可以让色彩更加靓丽。比如马王堆里挖出来的漆器,曾侯乙墓的巨型漆棺, 2000 多年了,展出的时候还跟昨天刚刚上漆的效果一样。漆器在古代非常珍贵,一棵漆树一年能产 10 克生漆,而涂抹一尊兵马俑大概需要 250 克生漆,也就是 25 课漆树。我们一共发现了 8000 多个兵马俑,这也就是 20 万棵漆树。另外生漆的毒性很大,漆器师傅们通常寿命不长。所以在古代,漆器都是贵族专享的奢侈品。

生漆是防腐的,为了长久保存的,那为什么兵马俑出土后颜色就纷纷掉落呢?原来是因为骊山的土壤结构,为什么马王堆的漆器光亮如新,为什么曾侯乙的漆器不会褪色?这是因为马王堆古墓 2000 多年没有漏气,环境干燥。曾侯乙的漆器泡在水里,环境湿润。在考古上,有一个说法叫作“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秦始皇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漆兵马俑被骊山的土壤掩埋了,而这些掩埋生漆的土壤都是很潮湿的,本来生漆不怕潮湿,但害怕忽干忽湿。 2000 多年来,他们在潮湿土壤里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但当他们被挖出来的那一瞬间,湿度被破坏,身体里面的水分开始蒸发,接着生器就变形破碎,最终碎成很细小的碎片,带着颜料一起脱落了。这个过程非常的快,通常只有 4 分钟的时间。

中国和德国的科学家一直都在联手研究如何防止生漆脱落,但至今都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德国科学家建议出土以后立刻用一层特制的塑料包裹,然后用粒子加速器加速电子轰击塑料,这样就能让生漆里面的水分被置换出来,防止它脱落。但是留给我们操作的时间只有 4 分钟,显然目前的技术还不太可行。这也就是剩下的兵马俑五号坑、 六号坑不能继续开挖的原因了。

当然既然是兵马俑肯定不只有人俑了,肯定还有武器,下篇我们继续看看兵马俑坑中的武器,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地方,我们下篇继续探秘兵马俑。

本篇完!

以上就是古人工艺技术的奇迹:探秘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如果您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式,可以往下看看相关文章,有很多古人工艺技术的奇迹:探秘秦始皇兵马俑相关的拓展,希望能够找到您想要的答案。

为您推荐

所谓伴君如伴虎,如果年羹尧造反,有机会登上皇位吗?

  雍正的手腕很灵活,政治素养很高,为人多疑雄猜,这才能保证他在和他的兄弟争夺皇位的时候胜出。年羹尧在康熙年间因卓越的战功以及政绩被任命为陕西总督,成功封疆大吏,后来

2023-03-09 21:27

所谓才子配美人,嫁给谢道云和李清照真的是才子吗?

  正所谓才子配佳人,但要是无才之人娶了有才之女会发生哪些事情?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娶了谢道韫与李清照这类才女的都是些什么人?  我们先来说说谢道韫,谢道韫有“咏絮才

2023-03-09 21:33

通过哪些研究方法取得的成果,李时珍更提倡人定胜天?

  李时珍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很有特色,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改善了古代科学方法,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新经验。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2023-03-09 21:57

朱棣能成功篡夺王位,为什么说他有个好侄子?

  朱元璋总共有26个儿子,其中势力比较大的就是燕王、秦王、晋王、宁王等人,而其中最有实力的当属燕王和宁王,比较能打,人也比较狠,各自镇守一方,朱棣当时镇守北平,北边的

2023-03-10 08:04

为什么张廷玉是满清时期唯一能与汉人分享太庙的人?

  早在高中时期,我们就学过《出师表》,这是一篇必背文言文,记得其中有一句话令人颇为深刻,“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023-03-10 08:07

现代第一次发现的脉冲星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叫?

  中国天眼已近发现了300多颗脉冲星了,那么脉冲星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么叫它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不

2023-03-10 08:13